产品别名 |
zw32-12FG/630断路器,高压柱上开关,真空断路器 |
面向地区 |
全国 |
真空断路器毫无例外地采用对接式接触方式。动触头碰上静触头之后就不能再前进了,触头接触压力是由每极触头压缩弹簧(有时称作合闸缓冲弹簧)提供的。所谓接触行程,就是开关触头碰触开始,触头压簧施力端继续运动至终结的距离,亦即触头弹簧的压缩距离,故又称压缩行程。接触行程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令触头弹簧受压而向对接触头提供接触压力;二是在运行磨损后仍然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使之可靠接触。一般接触行程可取开距的20%~30%左右,10kV的真空断路器约为3~4mm。真空断路器的实际结构中,触头合闸弹簧设计成即使处于分闸位置,也有相当的预压缩量,有预压力。这是为使合闸过程中,当动触头尚未碰到静触头而发生预击穿时,动触头有相当力量抵抗电动力,而不致于向后退缩;当触头碰接瞬间,接触压力陡然跃增至预压力数值,防止合闸弹跳,足以抵抗电动斥力,并使接触初始就有良好状态;随着接触行程的前进,触头间的接触压力逐步增大,接触行程终结时,接触压力达到设计值。接触行程不包括合闸弹簧的预压缩量程,它实际上是合闸弹簧的第二次受压行程。
10KV 真空断路器安装要求分为以下六步:
(1)安装前所有的零件及其组件检验是否合格。
(2)安装所用器具是否满足器具要求。
(3)安装过程中的各元件安装的紧固件规格按设计规定采用
(4)装配后的极间距离,上、下出线的位置距离应符合图样尺寸的要求。
(5)各转动、滑动件装配后应运动自如,运动磨擦处涂抹润滑油脂。
(6)调整试验合格后应清洁抹净,各零部件的可调连接部位均应用红漆打点标记,出线端处涂抹凡上林并用洁净的纸包封保护。
开距和接触行程的调整
真空断路器的机械特性表都给出标称开距和接触行程的数据。先用手动进行合闸和分闸,测量出开距和接触行程后,便可按如下方法进行调整,使它们满足技术规范。
(1)同轴式结构的调整
总行程(=开距十接触行程)若小于两者标称值之和时,意味着开关主轴转动量不够,此时应将操动机构与主轴拐臂连接的可调连杆调整得长一些;反之则调整短,使总行程基本符合要求,这是*步。
第二步,调整总行程中开距和接触行程之间的分配,此时只需调整各极绝缘推杆前端带螺纹的连接头长度。调长时,则开距↑,而压缩行程↓;调短,则开距↑,而接触行程↓。螺纹连接头的小调节范围为拧入(相当于绝缘推杆长度缩短)或旋出(该长度增长)半圈,即螺距的一半。
绝缘推杆螺纹连接头也同时用来调节三极同期性,因此调整过程中既要使开距和接触行程在允差范围内,又要照顾到三级的同期性。通常用手动合、分闸方式,反复多次才能调好。在调整的整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使接触行程超出允许范围,以免触头合闸弹簧并圈而导致零部件损坏。
(2)异轴式结构的调整
在这类断路器中,由于触头弹簧轴与动触头轴不在一条直线上,上述总行程计算在此没有物理意义,调整方法有所不同。
在开距、接触行程调整过程中,亦须同时调整三级不同期性,相互兼顾,反复调整使都处于允许的公差范围之内。
(3)辅助开关联锁的调整
手动调整好开距、接触行程后,在电动合、分闸操作之前还把辅助开关的联锁位置调整好,否则可能烧坏电器元件。
调整时,把辅助开关与主轴拐臂连杆一端的联销解开,手动合闸断路器,同时将辅助开关转至刚刚跳断位置,调整活接螺栓及连杆的长度,使连杆与活接螺栓的销孔大致吻合。再以手动分闸断路器,并将辅助开关转至刚跳断位置,亦应使连杆与活接螺栓的销孔大致吻合,调整时多次反复直至达到上述要求为止,再穿上销子。力求在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行程终结前,辅助开关电接点都能提点切断。
“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 真空断路器是3~10kV,50Hz三相交流系统中的户内配电装置,可供工矿企业、发电厂、变电站中作为电器设备的保护和控制之用,特别适用于要求无油化、少检修及频繁操作的使用场所,断路器可配置在中置柜、双层柜以及固定柜中作为控制和保护高压电气设备用。1893年,美国的里顿豪斯提出了结构简单的真空灭弧室,并获得了设计。1920年瑞典佛加公司次制成了真空开关。1926年等公布的研究成果也显示了在真空中分断电流的可能性,但因分断能力小,又受到真空技术和真空材料发展水平的限制,尚不能投入实际使用。随着真空技术的发展,50年代美国才制成批适用于切断电容器组等特殊要求的真空开关,分断电流尚停在4千安的水平。由于真空材料冶炼技术上的进步和真空开关触头结构研究上所取得的突破,1961年,开始生产15千伏、分断电流为12.5千安的真空断路器。1966年试制成15千伏、26千安和31.5千安的真空断路器,从而使真空断路器进入了高电压、大容量的电力系统。80年代中期,真空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已达100千安。 中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真空开关,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开关整流器厂共同研制成批6.7千伏、分断能力为600安的真空开关;随后又制成10千伏、分断能力为1.5千安的三相真空开关。1969年华光电子管厂和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制成了10千伏、2千安单相快速真空开关。70年代以后,中国已能立研制和生产各种规格的真空开关。
为满足真空灭弧室对机械参量的要求,真空断路器电气机械性能,确保运行可靠性,真空断路器须具有稳定、良好的机械特性。主要机械特性列于上表,亦以三种断路器技术指标为例。 4.各机械特性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产品机械特性的优劣,对产品各项电气性能有重要的关系,而且影响产品运行可靠性。衡量真空断路器的性能,真空灭孤室本身的性能固然重要,然而机械特性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对各机械特性参数与产品性能的关系分述如下:开距
触头的开距主要取决于真空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和耐压要求,一般额定电压低时触头开距选得小些。但开距太小会影响分断能力和耐压水平。开距太大,虽然可以提高耐压水平,但会使真空灭弧室的波纹管寿命下降。设计时一般在满足运行的耐压要求下尽量把开距选得小一些。10kV真空断路器的开距通常在8~12mm之间,35kV的则在30~40mm之间。接触压力
在无外力作用时,动触头在大气压作用下,对内腔产生一个闭合力使其与静触头闭合,称之为自闭力,其大小取决于波纹管的端口直径。灭弧室在工作状态时,这个力太小不能动静触头间良好的电接触,施加一个外加压力。这个外加压力和自闭力之和称为触头的接触压力。这个接触压力有如下几个作用:
动、静触头的良好接触,并使其接触电阻少于规定值。
满足额定短路状态时的动稳定要求。应使触头压力大于额定短路状态时的触头间的斥力,以在该状态下的完全闭合和不受损坏。
真空断路器的实际结构中,触头合闸弹簧设计成即使处于分闸位置,也有相当的预压缩量,有预压力。这是为使合闸过程中,当动触头尚未碰到静触头而发生预击穿时,动触头有相当力量抵抗电动力,而不致于向后退缩;当触头碰接瞬间,接触压力陡然跃增至预压力数值,防止合闸弹跳,足以抵抗电动斥力,并使接触初始就有良好状态;随着接触行程的前进,触头间的接触压力逐步增大,接触行程终结时,接触压力达到设计值。接触行程不包括合闸弹簧的预压缩量程,它实际上是合闸弹簧的第二次受压行程。合闸速度
平均合闸速度主要影响触头的电磨蚀。如合闸速度太低,则预击穿时间长,电弧存在的时间长,触头表面电磨损大,甚至使触头熔焊而粘住,降低灭弧室的电寿命。但速度太高,容易产生合闸弹跳,操动机构输出功也要增大,对灭弧室和整机机械冲击大,影响产品的使用可靠性与机械寿命。平均合闸速度通常取0.6m/s左右为宜。分闸速度
断路器的分闸速度一般而言速度越快越好,这样可以使首开相在电流趋近于0前2~3ms时能开断故障电流;否则首开相不能开断而延续至下一相,原来首开相变为后开相,燃弧时间加长了,增加了开断的难度,甚至使开断失败。但分闸速度太快,分闸的反弹也大,反弹太大震动过剧亦容易产生重燃,所以分间速度亦应考虑这方面因素。分闸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合闸时动触头弹簧和分闸弹簧的贮能大小。为了提高分闸速度,可以增加分闸弹簧的贮能量,也可以增加合闸弹簧的压缩量,这都必然需要提高操动机构的输出功和整机的机械强度,降低了技术经济指标。经过多年试验认为,10kV的真空断路器,平均分闸速度能在0.95~1.2m/s比较合适。弹跳时间